首先,为什么公益性判断很重要?
基金会作为慈善组织,审慎判断慈善活动的公益性,是对捐赠企业负责,对公益行业负责,更是对社会公共财产负责。以下例予以说明:
我国《企业所得税法》第九条规定,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,在年度利润总额12%以内的部分,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。
假设,企业年度利润为100万元:
不捐赠时:
企业所得税100×25%=25万元
税后利润100-25=75万元
公益捐赠12万时:
企业所得税(100-12)×25%=22万元
税后利润100-22-12=68万元
相对于不捐赠时,企业利润只减少了9万元,而所得税同时减少了3万元。
因此,企业捐赠的12万元中,实质上为企业捐赠9万元,国家(我们所有人)捐赠3万元。
其次,公益性判断的原则。
第一,公共性。受益群体是社会不特定多数人,也可以是特定领域或范围的人群,不能是与捐赠人和慈善组织存在利害关系的人。
全国人大法工委《慈善法释义》第8页:慈善活动的性质。一是自愿;二是公益性,即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,是为社会不特 定多数人的利益。
全国人大法工委《慈善法释义》第116页: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,指定特定领域或范围内的主体作为受益人,但受益人不能是与捐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,否则就背离了慈善性质。
第二,有益性。指可以让受益人获得收益,不能伤害受益人,不能于受害人而言无价值。
《慈善法》第三十六条,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,符合安全、卫生、环保等标准。
《志愿服务条例》第十六条,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,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。法律、行政法规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职业资格要求的,志愿者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格。
第三,必要性。主要帮助凭自己的能力难以脱困或继续获得帮助的人,主要关注现有的商业模式尚未解决或难以覆盖的社会问题。
全国人大法工委《慈善法释义》第102页:受益人主要是指在经济或者生活上陷入困境、凭自己的能力难以脱困,或者遇到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损害、急需获得社会帮助的人。
例1:把口罩交给建筑公司用于修建疫情临时医院的建筑工人防护。
判断要点:公益性的判断,即建筑公司参见临时医院是否是无偿的公益行为。
例2:给参加疫情抗击行动的志愿者发放补贴。
判断要点:必要性的判断,即补贴是否用于填补志愿者必须的工作成本。
例3:给定点医院中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的医生发放奖励金。
判断要点:必要性的判断存在争议,有人认为医生履行的是本职工作,医生已经取得了工资、加班费、国家特别安排的绩效补贴。
讨论:获得额外的奖励事实上的确可以起到激励医生的作用,且有助于社会上加强对医生职业群体的尊重。在当前情况下,这种作用是否可以认为是必要的?欢迎大家讨论。